秋分:分就是半,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。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。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。秋分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,气温也一次次下降。正如可谓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
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。此外,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,如“秋分只怕雷电闪,多来米价贵如何”。
《中秋对月》
【唐】李频
秋分一夜停,阴魄最晶荧。
好是生沧海,徐看历杳冥。
层空疑洗色,万怪想潜形。
他夕无相类,晨鸡不可听。
一.秋分计算公式[Y×D+C]-L
秋分公式解读:Y=年数后2位,D=0.2422,L=闰年数,21世纪C=23.042,20世纪=23.822。举例说明:2088年秋分日期=[88×0.2422+23.042]-[88/4]=44-22=22,9月22日是秋分。例外: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。
二.秋分节气特点
秋分(autumnal equinox)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。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;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。秋分之后,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,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。
按气候学上的标准,“秋分”时节,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,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℃以下,为物候上的秋天了。此时,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,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。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,凉风习习、碧空万里、风和日丽、秋高气爽、丹桂飘香、蟹肥菊黄等词语,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
三.秋分节气习俗
(一)祭月节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说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
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、地坛、月坛、天坛。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逐渐影响到民间。
(二)竖蛋。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这一被称之为“中国习俗”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“世界游戏”,目前尚难考证。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:选择一个光滑匀称、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。虽然失败者颇多,但成功者也不少。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,故有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的说法。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。
(三)吃秋菜。在岭南地区,昔日四邑(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)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,有个不成节的习俗,叫做“秋分吃秋菜”。“秋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秋汤”。有顺口溜道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,身壮力健。
(四)拜神。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:开漳圣王又称“陈圣王”,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,对漳洲有功,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。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,每逢诞辰,信徒多茹素齐,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。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: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、明山、巾山三座山的山神,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,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。
(五)送秋牛。秋分随之即到,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。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见啥说啥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言词虽随口而出,却句句有韵动听。俗称“说秋”,说秋人便叫“秋官”。
(六)粘雀子嘴。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汤元,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。尤其是秋分当天。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,鲢鱼风筝,眯蛾风筝,雷公虫风筝,月儿光风筝,其大者有两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市场上有卖风筝的,多比较小,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,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,较大,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。
四.秋分节气饮食
(一)萝卜杏仁煮牛肺。原料:萝卜500克,苦杏仁15克,牛肺250克。制作:萝卜切块,杏仁去皮尖。牛肺用开水烫过,再以姜汁、料酒旺火炒透。瓦锅内加水适量,放入牛肺、萝卜,杏仁,煮烹即成。[功效]补肺,清肺,降气,除痰。服法:吃肺饮汤。每周2~3次。
(二)蜜饯双仁。原料:炒甜杏仁250克,炒仁250克,蜂蜜500克。制作: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煎煮1小时,再加核桃仁,收汁,将干时加蜂蜜,拌匀至沸即可。功效:补肾益肺,止咳平喘,润燥。
(三)猪肉炖墨鱼。原料:小墨鱼(乌贼)2个,鲜瘦猪肉250克,食盐3克。制作:将墨鱼、猪肉洗净后同炖,烂熟后加食盐。功效:滋阴补阳,强筋健骨。值得一提的是,墨鱼是一种颇为理想的保健食品,女子一生不论经、孕、产、乳各期,食用墨鱼皆为有益。据记载,妇女食用有养血、明目、通经、安胎、利产、止血、催乳和崩漏等功效。中医古籍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说它“愈崩淋、利胎产、调经带、疗疝瘕,最益妇人”。
(四)芝麻黑豆泥鳅汤。主料:泥鳅300克,黑豆50克,黑芝麻50克。做法:将黑豆、黑芝麻洗净;泥鳅放冷水锅内,加盖加热烫死,洗净,干水后下油起锅稍煎黄,铲起。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煲至黑豆熟,调味食用,每日1次。补肾健脾,养血生发。用于脱发,须发早白,或有脾气虚瘦弱之面色萎黄;或肾虚之阳痿、消渴、便秘;或湿盛疮癣瘙痒等。
(五)当归炖子鸡。原料:当归30克,子母鸡1只。制作:将子母鸡宰杀去毛、去肚肠。将当归填入鸡腹,放入砂锅中,加水适量,先大火煮沸,打去浮沫,再小火煨至烂熟。功效:补血益气,和胃止痛。
(六)黄精粥。原料:黄精15~30克(或鲜黄精30~60克),粳米60克,白糖适量。制作:黄精切片,煎取浓汁,去渣,同粳米煮粥,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。每日1剂。功效:滋阴润肺,平咳去痰。禁忌:脾虚有湿,咳嗽痰多而稀白者,不可食用。
(七)天门冬粥。原料:
1.主料:天门冬20 克,粳米100 克。
2.调料:冰糖。制法:1.将天门冬捣碎,放入砂锅内,加水煎取浓汁,去渣。2.将米洗净,连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,改为小火煮约30 分钟成粥,用糖调味即成。按:天门冬含天冬酞胺,粘液质等成分。近代研究证明,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着症的作用,与粳米共煮粥,具补中益气、益皮肤、悦颜色的作用。药用价值:润肺生津,养肾补亏。天门冬粥是很好的健美食品,还可作为肺肾阴虚病人的食疗粥。
禁忌。脾胃虚寒,食少便溏,神疲乏力者,不可食用。
(八)柑汁。原料:广柑500克,橘柑500克,白糖50克。制作:将广柑、橘柑去皮,去核,用白布绞取汁液,装入杯中。将杯中加入白糖,拌匀即成。功效:生津止渴,清心安神。禁忌:脾胃虚寒者忌食用。
(九)苹果柿子汁。原料:苹果500克,柿子500克,白糖50克。制作:将苹果、柿子去皮,去核。柿子、苹果切成片,剁成泥,用凉开水适量,浸泡3~5分钟。用白布绞取苹果、柿子汁液,将汁液放人杯中,加入白糖,拌匀即成。功效:清热,润肺,止渴。适用于热渴、咳嗽、吐血、口疮等症。生津止渴,降低血压。高血压属肝肾阴虚患者饮用。
(十)海米炝竹笋。配料:竹笋400克,海米25克,料酒、盐、味精、植物油各适量。做法:竹笋洗净,用刀拍松,切段,再切成条,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,捞出过凉水。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,投入竹笋稍炸,捞出淋干油。锅内留少量底油,把竹笋、高汤、盐略烧,入味后出锅;再将炒锅放油,烧至五成热,下海米烹入料酒,高汤少许,加味精,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。功效:清热消痰,祛风托毒。
(十一)油酱毛蟹。原料:毛蟹4只,葱段、姜片、糖、海鲜酱、上汤、干淀粉、料酒、香油、色拉油各适量。做法:1.将蟹洗净,斩成2半,剁去爪尖和蟹脐,在蟹肚刀斩处拍上干淀粉。2.锅内加油烧至八成热,下入毛蟹炸定型后捞出沥油待用。3.炒锅留底油烧热,放入葱段、姜片,烹入料酒、海鲜酱、糖、上汤,再加入炸好的毛蟹,一同烧30分钟,待收浓汤汁,淋上香油即可。蟹壳鲜红,味醇美鲜香。毛蟹的刀斩处一定要沾上干淀粉,否则会漏蟹黄。
五.秋分节气农谚
晚稻秋分不露头,不如割掉喂老牛。
秋分种麦,前十天不早,后十天不晚。
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。
秋分早,霜降迟,只有寒露正当时(麦)。
秋分不露头,割掉喂老牛。
秋分天气白云多,到处欢歌好田禾。
“秋分只怕雷电闪,多来米价贵如何”。
作者简介:袁炳富研究员,男,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西河人,现为宣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,安徽劳动大学研究会秘书长(单位法人),《劳大春秋》刊物主编,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院士,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,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发表各类文章1400余篇(条)其中8篇论文在国际上交流或获奖、数十篇论文在省或以上获大奖,如:在2002年“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”上交流的1.6万字的论文《试论生态农业及其建设途径》一文,被《中国当代思想宝库》第七卷收入,并被会议组织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和《发现》杂志联合评为“特等奖”,后该文被中国农业科技优秀论文评委会评为一等奖;自费出版专著拾部(全部免费送人),其中《节气与农事》一书,2012年5月被安徽省委宣传部,省科技厅,省科协联合评为省十大优秀科普作品,并被国家出版署作为进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;合著七部;己主编《劳大春秋》17期(每年2期,第18期正在编辑中)。
地址:安徽省宣城市鳌峰新村东院办公楼二楼市关工委 邮编:242000 联系电话:0563—3013187